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日记

端午节日记

时间:2025-08-12 12:06:10
端午节日记通用15篇

端午节日记通用15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觉间结束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是时候认真地写好日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日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日记1

一年一度的端午又到了,学校连放三天假。我简直快要乐疯了。

久旱不雨,呆在家里,人顿觉燥热得很。后来,爸妈决定带我到去青云公园游玩。爸爸用摩托车载着妈妈和我出发了。

我们经过闹市时,闹市里早已人山人海,甚至连公路两旁都站满了卖各种草药的乡下人。

各种叫卖声更是不绝于耳。好不容易穿过闹市,爸爸的摩托车载着我们向青云公园疾驶而去。今年,我们倒是头一回游青云公园。没过多久,高耸于苍翠之巅的青云塔就在我们眼前了。

沿着坡度较大且弯曲的水泥大道攀升,爸爸的摩托车都快喘不过气来了,不停地咆哮着。我们都战战兢兢的,生怕出点意外。山下和山腰竟然出奇地安静,基本上没见到什么游人。我猜测可能是大家都只顾着过节去了,没心思再出来游玩了。车行至半山腰,就再也无法上去了。

爸爸只好将车停在了半山腰。然后我们徒步向上攀登。

山上各种花草树木长得异常茂盛。我们沉浸在绿色的海洋之中。以如此的自然美景作背景,照出来的相片一定迷人。

妈妈立刻掏出了摄像机,不停地给我们拍照。哪知,山顶却是另一番景象。高耸入云天的青云塔周围站了不少人。有的中学生三五成群地站在石栏边举目远眺,为眼前的美景所折服;有的是一家老少集体出游,在青云塔旁正合影留念;有的退休老人在悠闲自得地打太极拳,似乎在此能集天地之灵气······最惹人眼的要数那个穿白背心的老同志,他手握大笔,醮水围绕着青云塔正专著地练习写毛笔字,几乎不受旁人干扰,写出来的字端庄大方,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围观。

爸爸见此情形,忙夺过妈妈手中的摄像机,动作麻利地按下了快门。

“丁零零……”清脆的放学铃声终于响起了。啊,总算放学了,同学们有的长吁了一口气,有的迅速整理着沉重的书包,快步走出了教室。

此时的校门口、已经密密麻麻了。不用问,这肯定是家长们接孩子来了。尽管天气很严寒,但家长们有的放下手中的家务活,有的拖着疲倦而劳累的身体,从四面八方匆匆赶来……按时按点接送孩子,宁肯自己多等孩子半小时,也不愿让孩子在校门外等自己一秒钟。有的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用好成绩回报家长。可有的同学却已可怜的分数回报父母,哎,可怜天下父母心。

公路上,此时几乎都是家长和放学的孩子们。家长们骑着各种各样的车辆,有的穿着单薄的外衣,有的穿着厚厚的棉衣……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心中充满着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向家中驶去。

十月的冬天,天色暗淡下来,远处的树木和建筑物隐约可见。此时车灯、路灯都亮了起来。像一片灯的海洋。一辆辆急驶而来的汽车,像一个个急着要回家的“游人”一样急匆匆赶路呢。

我和妈妈一路上谈笑着……一直回家。

端午节日记2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孩提时的那一份宁静美。早晨起床,揉开睡意朦胧的双眼,趁着缕缕的朝霞,邀上三五伙伴,去村旁的小河里尽情地洗浴嬉戏,一时间笑声,打闹声,搅乱了村庄的宁静。正所谓:晨起洗浴奔走忙,霞光璀璨碎河床,欢声笑语九霄外,端午洗浴人无恙。

如今,那些童年的趣事,早已悄悄地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端午节的含义,让我思索了很多很多……

端午节我想到了缅怀。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各地都会以不同的习俗来缅怀屈原。其内容主要有:插艾草,佩香囊,绑五线绳,赛龙舟,荡秋千,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爱国诗人屈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时时激励着我们。此正是:“淡然如菊,浩气冲霄撼乾坤,山河破,乱世风云渡经纶,汨水拍岸泪四溅,江河叹英魂……”

端午节我想到了爱国。“爱国”之情自古有之。在我国特别是汉唐以后,爱国成了民众情感世界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就说屈原吧,“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屈原“瑾瑜比洁,日月争光”的极高评价。他的爱国情怀,个人气节,历久弥新,为国人所景仰和热爱。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励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勇于探索真理。

端午节我想到了感恩。儿时的端午节,母亲是最操劳的,不仅要为我们准备好吃的东西,还要给我们制作香囊,绑上五线绳祈福。她的操劳,让我逐渐明白了事理,晓得了感恩。所以,我觉得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纪念屈原,还有必要利用这个假期,回家看看辛苦一生的父母,陪他们吃个团圆饭,拉一拉家长里短。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端午节里回想父母的恩慈,儿女应该成为父母一生辛劳的返息,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亲情的时候再后悔,到那时则悔之晚矣。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俗话说,人生在世只能走一回。但如何走却值得我们深深思考,或玩物丧志颓废一生,或厉兵秣马放手一搏。在这里,我无权评价他人人生的选择,但需要记住的是,人要活出自己的激情,放射出自己的光彩,去赢取周围的尊重。

在这个缅怀感恩的日子里,我们应该记住民族的爱国英雄,记住血浓于水的亲情,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并将这份情感传承下去,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同时把情感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拼搏力量,呐喊出民族铿锵的声音。

端午节日记3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自20xx年以来,端午节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法定节日。今年正好加上周末两天一共是三天假。我们学校作为高考考场,就有了5天的假期,呵呵,好爽啊!我家的端午节过得简单而有意义。

本来因为女儿高考不想包粽子的,但是勤劳的夫人为了一家子能安心度过今年的端午节,还是毫无怨言做了每年常做的事情。用她熟练而灵巧的手在昨晚吃过晚饭以后便完成了这一有意义的任务。昨天晚上就煮好了。

于是今天早餐我们便以粽子为主,香喷喷的粽子吃下肚子里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家庭的温暖。

今天是纪念古代大诗人屈原的日子,早上下了一场雨为他哭泣,我们怀念他。

吃过早餐以后,夫人一大早就去了商场,大概转了一个半小时便满载而归。带回的是挂在门上的绿色艾叶,还有绿色菖蒲叶子。

据说端午节在这一天挂上这些草可以驱邪,用这些草来熬成水洗澡便可消除百病。今天山上的草是能治百病的好方子。夫人还买了蔊菜,由于听说红蔊菜多半是用农药来种的,这次她只好买绿色的啦!

我和女儿在家,她时而听点让自己奋进的音乐:《明天会更好》、《隐形的翅膀》、《奔跑》、《水手》等,同时也对自己待会的试卷进行了整理。作为高四的学生真的不容易啊!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开放日。女 ……此处隐藏10901个字……,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也不会再吃到的美味。

黏米也要提前浸泡。棕叶和黏米泡透了,就要开始包棕子了。包棕子是巧活,不会包棕子的四处请人,会包棕子的四处出击。大家团团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拉着家常里短,包着棕子,洋溢着的是浓浓的邻里情。

煤炉煮棕子火候不行,临时支起地锅,吃罢晚饭就将棕子上锅,烤起旺火来煮。煮开后,再用闷火整夜慢慢煮。煮的时间越长,棕子越黏越香越好吃。但嘴馋的我们,总是流着口水围着地锅团团转,还不断地对着母亲叫着“熟了吧熟了吧,早该熟了吧”,母亲被缠得没法,只好隔个把小时,捞出一个来,大家分吃,一直吃到睡觉。

天刚亮,母亲就揭开地锅盖,立时棕子香味直刺脑门子,大家从酣睡中一跃而起,奔向院子中的地锅。这时地锅边已摆上小方桌,棕子剥好放在盘子里,桌子中央,是盛白糖的小碗,还有煮熟的鸡蛋和大蒜头——为什么棕子节要吃鸡蛋和大蒜头,一直是个谜。棕子随便吃,而鸡蛋和大蒜头,每人最多分三四个。吃饱了棕子,大家拿着鸡蛋和大蒜头,和左邻右舍的孩子们,边吃边玩去了。而母亲,则端着棕子挨家去送,当然,邻居家的大姨大婶大娘们,也是如此。

用过的棕叶是不会扔的,洗净了十片一把扎起晒干,掖在锅屋的梁头上收藏起来,等明年端午节再用。据说老棕叶味道特别,至少可以用三年呢!

我下放时的村子,两面环水,棕叶是我从未见过的好,于是摘了一大化肥袋,送回县城的家里,分给左邻右舍。大家齐夸乡下棕叶好,夸我能干。

端午节日记14

端午,家里又称五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的生日的前一天。也是一个蝉声如织的季节,炎热的天气炙烤着大地,令人难耐。话说端午是为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自尽殉国。而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乡里乡亲制作各式各样不同风味的粽子,有三角形、长方形、正四角形,咸、甜、辣等,让人垂涎欲滴。

思及此,倍增了一份思乡之情,爸爸那令人拍板叫好的厨艺、想念妈妈准备的唠叨、思念家乡风土人情的味道,在种种情感的推动下,我跟公司申请了下月五天的连休假日(15、16、17、18、19)。准备回家探望双亲,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与享受。在这快节凑的现代社会,不是人人都可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双程。想想,我是今年二月初才离家,距今也不过才4个月之久,但不知为何,越长大越发的懂得珍惜亲情、把握当下。

人一天有二十四小时,除工作、吃喝拉撒睡外,所剩下的时间寥寥无几,陪伴父母的时间就更稀少了。哪怕一个电话、一条关心的短信、一句轻声的问候,都足以让父母感动欢颜。父母就是这么简单得容易满足,他们没有别的奢求只愿子女安好,便是晴天。

曾不知在哪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成功的人都是与家人笑到最后的人。道出了一个怎样的哲理啊,事业成功的背后是来自于家庭稳定和谐、其乐融融。想说,只有懂得品味生活的人,才能领略鲜花的芬芳。父母的爱,就如晚风中的精灵舞动,摇曳生姿。感恩有你们,这是上天的旨意、上天的恩赐、上帝的眷顾,感恩爸妈,有您们,我很幸福!

公司因端午将至,给不同工龄的员工分发礼品,我收到的是整箱二十四件的蒙牛优酸乳和五香咸肉粽。以酸奶为基调,半年的加发金龙鱼牌的食用调和油,一年的就是净含量大10kg的孟乍隆泰国茉莉香米。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而且人本就是以群居为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首先感谢公司的这一举措,让人有与民同乐的感觉、人性化管理得意味,这不失为公司企业文化中的一个亮点。那员工心灵的归属何在?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公司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树立的,我个人觉得应以人为本做核心,就像老话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水可载舟亦能覆舟……

再看看今年的新闻报道、小道消息,以及社会流行趋势,用人单位流动性高,导致用人紧缺现象滋生不止,而人员流动性强又会限制公司的发展,长远以往损害公司的经济效益。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在畅谈企业文化的若何如何,我一介俗子就不多说,以免大众的遭受唾沫横飞。

端午节日记15

我们有许多节日,其中,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是端午节。

端午节有有趣的习俗和美食。最典型的食品是粽子。粽子有甜有咸,甜的粽子里面包着红红的红枣和白白的糯米,放在大锅里一蒸,那红枣就没有了深红色,只剩下火红火红的、喜气洋洋的鲜红的颜色,而且枣肉饱满,像一颗红宝石镶嵌在细密的白珍珠里。一口咬下去,糯米那浓郁的米香味便让你陶醉,红枣边上的米微微有一点点甜,红枣也不是那么甜得腻人了,因为它的甜味儿已经渗透到糯米里面去了。咸的粽子也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它的主要材料仍然是糯米,但里面包的陷儿是五花肉。五花肉被糯米裹在一起蒸,蒸得那肥肉一点也不腥一点也不腻,只有一种细腻的感觉。糯米吃尽了油,一粒粒油光发亮,散发着棕色的光泽。每当临近端午节,我总是吵着让妈妈去买粽子。

端午节的美食是粽子,端午节的习俗是赛龙舟。这个古老的节日来源于一个故事。

端午节是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抗秦,但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他在流放中,写下了《九歌》等不朽诗篇。后来秦军攻破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屈原死后,人们非常悲痛,纷纷到汨罗江边去。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一位医生则拿来一坛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被龙吃了,人们便用楝树叶包饭,逐渐变成了棕子。

所以,每当我们高高兴兴地坐在沙发上,边吃粽子边看赛龙舟时,不能忘记屈原和他的故事。我爱我们的节日!

端午端阳节日的日记范文5

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飘逸出浓浓的粽香,欢声笑语传遍了街头巷尾,我家也不列外,这不,我们都忙着包粽子呢。

包粽子需要芦叶和糯米,如果你喜欢哪种馅,就可以在糯米里加点。我和外婆先来到河岸采芦叶,只见芦叶绿油油的,在河岸边跳着摇摆舞,外婆叫我采又大又亮的芦叶,因为这种芦叶才好包粽子。十几分钟过去芦叶终于采完了,把它都放在热水里泡软了就能包了。开始包粽子了,我学着外婆的样子,笨手笨脚地包起来,结果我一会儿拿芦叶,一会儿舀米,一会儿拿绳子,一不小心手一松,米撒了一地,我的第一个粽子没有成功。我灰心丧气,觉得自己学不会了,正当我不想做的时候,奶奶的一句话忽然在我耳边回响了起来:“失败乃成功之母。”于是我又鼓起信心学起来。

这一次我并不是像上次那样了,我吸取了第一次包粽子的教训。我注意了握粽叶的姿势和包粽子的方法,我先把粽叶一卷,直到洞卷尖了为止,然后又用勺子盛了一勺糯米,再放了我爱吃的赤豆,最后把芦叶按照顺序缠绕包裹,直到裹得结结实实的,用线给绑起来,一个粽子就包成了,虽然样子没有外婆做的那么好看,但总算是我的第一个作品,我心里喜滋滋的,开心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煮了一小时,粽香飘出来了,我品尝着自己包的粽子,觉得味道真是不一般。

《端午节日记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